前言
AMD处理器在Zen 2架构时代打了一场翻身仗,凭借大幅调整的架构以及更先进的7nm制程,不论在桌面端还是移动端都让对手捏了一把汗。特别是去年移动端AMD 锐龙7 4800H的出现,它用更低的价格带来了越级的性能,让不少用户对AMD处理器的表现有了很高期待。
时隔一年,基于Zen 3架构的锐龙处理器先是在桌面端亮相,而紧随其后的就是移动端产品。我们今天的文章主要帮大家盘点的是AMD 锐龙 5000系列移动端处理器的具体情况,让准备入手笔电产品的用户对这个系列处理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架构全面革新
和桌面端相同,移动版的AMD 锐龙 5000系列处理器也采用了全新的CCX设计,即每组CCX现在升级为最多包含8个核心和16MB容量的三级缓存。这样一个改动对于需要超过4个核心运行的负载来说就避免了垮CCX进行运算,相当于直接消除了CCD中两组CCX之间的通讯延迟。除此之外,Zen 3架构的锐龙处理器在三缓容量上也直接翻倍。
在频率部分,Zen 3架构下的锐龙处理器也有了不小的提升,现在的AMD 锐龙 5000系列中高端型号的产品最大加速频率已经可以达到4.8GHz,相比起Zen 2时代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AMD 锐龙 5000处理器还支持更快速度的内存,支持DDR4-3200以及LPDDR4x 4266规格的内存。
AMD 锐龙 5000系列处理器在单线程性能表现爱你上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就我们之前对AMD 锐龙 5000系列笔记本的测试来看,现在的锐龙处理器在单线程性能上的表现已经完全优于Intel产品,这还是在最大单核加速频率没有Intel高的情况下做到的;而多线程部分的表现则完全呈现出了碾压式的优势。
不是所有5000系列都是Zen 3?
简单看完AMD 锐龙 5000系列在架构上的改动之后,下面我们给大家盘点一下目前移动端AMD 锐龙 5000系列的产品线。
AMD 锐龙 5000系列移动家族有代表高性能的标压H系列、专注轻薄长续航笔电市场的U系列和定位更专业的PRO系列。最先上市的是H和U系列。
首先我们来看和游戏本相关的H系列:
高性能的标压H系列这次一共发布了8款产品,命名规则上H代表45W的标压版本、HS代表35W版本、HX代表超频版本,TDP会更高。全部H系列处理器都基于Zen 3架构打造,锐龙7和锐龙9系列均为8核16线程、20MB缓存容量,主要差别是基础频率和加速频率部分;锐龙5系列为6核心12线程设计,19MB缓存。目前最先上市的也是定位主流价格段的AMD 锐龙7 5800H,这款处理器也是目前万元以下价位笔记本产品中性能最强的一款。
主打低功耗轻薄笔记本市场的U系列则相对比较复杂,最需要关注的就是AMD 锐龙 5000 U系列的产品并非全系为Zen 3架构,型号第二位单数的处理器产品采用的是上代Zen 2架构,而双数命名的才是Zen 3架构。全系U系列处理器的标定TDP均为15W,这也是8核16线程处理器首次出现在低功耗平台。
3DM点评
我们认为AMD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推出移动端的锐龙处理器是非常好的一个时间节点。目前Intel的11代移动端标压处理器还没正式发布,AMD在已经有性能领先的锐龙4000系列处理器的基础上趁热打铁,直接祭出了目前笔记本市场上性能最强且没有对手的5000系列,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最直观的现象就是,尽管去年的4800H处理器足够优秀,但是笔记本厂商仍然是以Intel处理器产品为主,仅在个别机型上试水,像华硕的天选、联想的R7000系列等等。而今年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很多厂商的产品全系都换装了AMD处理器,彻底抛弃Intel。尽管这其中不乏有Intel产品还未发布的原因在,但以目前AMD移动处理器的表现来看,我们认为这也是它的实力使然。
来源:3DMG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