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游戏显示器的价格越来越低,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越来越多的主流显示器可以提供高刷新率和防撕裂技术这两个游戏显示器的基本特色。与此同时,游戏显示器的类型也在不断扩大,几乎与所有的传统显示器分类都产生了交集,拥有广色域面板、曲面设计、2K和4K分辨率等等。
● 配套做好 游戏能力充分发挥
然而,这些游戏显示器的快速扩展,特别是走向主流市场后,面对经验更少的玩家和较低的电脑配置,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很多用户反映感觉不到游戏显示器和普通显示器有什么差别。要知道游戏显示器至少应该具有游戏帧速流畅、画面稳定不晃眼、完整无缺陷、明暗适宜等特色,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游戏显示器无法正常展现这些能力呢?
首先,游戏显示器的画面都是显卡输出的,如果显卡自己不给力,每秒只能生成30、40帧画面,那显示器的画面最高也只有这么多(图16),移动速度快的时候就感觉自己“闪现”或者“丢帧”了,玩得时间长难免有点晕。所以要让游戏显示器发挥速度优势,配合给力的中高端显卡很重要。

其次,除了显卡够劲外,如果用的是2K或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器,那还必须连接较高版本的HDMI或者DP接口才行。至于DVI接口,它在2K分辨率只能输出最高每秒60帧的画面,那显卡再厉害,显示器画面也显得不够流畅。至于有些高端显卡保留的DVI接口,那主要是为了保持兼容性,绝对不是给游戏显示器准备的。
游戏显示器的另一个优势就可以防止画面撕裂和图像错位,对需要图像精确的FPS一类游戏很有用。不过现在的两种主流防撕裂技术里,Freesync主要是A卡支持,而G-Sync则主要是N卡支持,所以要注意显示器和显卡的对应。另外在连接显示器之后,还要在显卡驱动里开启这些功能(图17)。

至于阴影加亮效果(图18),虽然在不同品牌中的名称各不相同,但大部分都需要在显示器上使用游戏模式,或者开启相应的阴影、明暗控制功能后才能实现。这是因为加亮效果如果用在一般家庭娱乐办公软件中,可能就会显得画面太亮太刺眼了,所以显示器不会默认开启,小伙伴也应该习惯在玩游戏的时候切换模式或者打开设置才行。

游戏显示器还有一些提升游戏体验的设计,比如高度、俯仰调节、外接快速调节按键等,也都要充分利用才会让人感觉到它的使用体验真心不一样。如果像普通显示器那样拿来就用,不好好琢磨、设置一下的话,那么游戏显示器就真的会被用成一台普通显示器了。
● 矛盾综合体 游戏显示器的现状
虽然游戏显示器正以一种横扫市场,吸收所有品类的模式不断发展,但实际上其内部却有着多个明显的矛盾,让我们在选择时难以抉择,而解决这些矛盾,应该也是今后其发展的主要方向。
首先是刷新率和分辨率、面板之间的矛盾,现在主流价格的游戏显示器通常可以提供是1080P@144Hz的刷新率,较高端的产品,例如所谓的四大金刚,则普遍提供了2K分辨率和165Hz左右的刷新率,并且使用广色域面板,但价格却陡然上升了一倍有余;而近期一些高达240Hz的显示器(图19)更是成为了游戏市场的热点,但它们却普遍为24英寸1080P分辨率产品。

与此同时,中端显示器向27英寸、广色域面板的推进已经成为了潮流,这一尺寸产品的价格早已落到了消费者的心理价位之内,例如大牌主流27英寸显示器的价格仅有1000元出头,加上些特色功能或者使用广色域面板的产品则为1500元,与同品牌24英寸产品的价格也非常接近。
然而,27英寸显示器使用1080P分辨率的话,画面会有明显颗粒感,但使用2K分辨率又限制了刷新率,如果再加上广色域面板,那么追求高刷新率的话,价格就会直接来到2500元甚至更高。目前来看,DP 2.0的成本下降后可以解决高分辨率与高刷新率之间的矛盾,但前面已经提到,其成本下降恐怕会比较缓慢,真正普及要到2022年左右,我们真的等得及吗?
另外一个矛盾来自画面防撕裂技术,前面已经提到,FreeSync技术来自AMD,它因为成本较低,所以普及度更高,相应显示器的价格也较实惠,但实际上使用A卡的玩家却相对较少;G-Sync技术更符合更多使用N卡的玩家需求,可是相应的显示器产品因为需要使用额外硬件(图20),因此价格较为昂贵。理论上讲,两种防撕裂技术的融合是大势所趋,甚至已经有了相应的技术和少量产品,但实际上出于商业目的,它们真正的融合恐怕需要很长的时间。在目前的情况下,笔者只能建议广大的N卡玩家朋友,尽量在折扣较好的时候入手G-Sync显示器,要想获得良好的游戏画面,“出点血”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其他
在近期的显示设备市场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变化,例如激光投影机的价格迅速下降,相应的家用产品,甚至是小型化产品大量上市。由于激光具有亮度高、色纯度高等优势,它极有可能快速改变投影机市场的现状。此外8K甚至更高分辨率技术、OLED面板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柔性材料的逐渐成熟,也同样可能逐渐改变显示设备市场。这些技术目前距离我们普通用户还比较遥远,相关产品暂时难以进入我们的生活,不过,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迎来这些产品的普及,让它们成为下一次显示市场盘点的主角。
来源:C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