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因变焦牺牲手感
早在功能机时代,支持光学变焦的镜头就已经为少数产品服务了,但无论夏普V602SH还是诺基亚N93,它们不仅价格(相对同期其他机型)昂贵,尺寸和重量也严重超标,哪怕到了智能手机时代,早期支持“光变”的手机同样以臃肿著称。没办法,光学变焦镜头内需要容纳马达和镜片位移的空间,如果强行将其塞入手机体内,只能成就Galaxy S4 Zoom这类堪比卡片相机的产品形态(图12),失去了良好持握手感的手机,注定会被普通消费者所抛弃。

伸缩式镜头的尝试
根据镜头伸缩模式,伸缩式镜头可以被细分为“内伸缩式”和“外伸缩式”。其中,夏普V602SH/V903SH和诺基亚N93系列就是“内伸缩式”镜头的代表,它们都将光学镜片位移的轨道隐藏在整个摄像头模组内(图13),整个变焦过程都是在镜头模组内完成的。

三星Galaxy S4 Zoom和Altek A14 Leo等手机则是“外伸缩式”镜头的代表,它们的光学镜片平时都隐藏在镜头的套筒内,只有启动相机APP后镜头模组才会探出,并随着变焦调节进行机械上的前后位移,其表现形式和传统卡片相机相同(图14)。

潜望式镜头的首秀
华硕ZenFone Zoom就是第一款引入潜望式镜头的智能手机,而且还是进阶版的“二次反射潜望式镜头”。这款产品在镜头模组内集成了10枚光学镜片,并呈“凹”字排列,凹字两个顶点分别对应镜头和传感器,而中间下凹的横线处则排列着可横向位移实现变焦的光学镜片,这些镜片则通过边缘的两次折射最终让画面得以“传输”(图15)。

为了精准控制变焦时镜片移动的距离,以及优化成像算法,ZenFone Zoom还需要集成独立的ISP和相关的供电芯片,整套相机模组需要更大的PCB主板面积(图16)。如此复杂的物理结构,注定要占用5倍~6倍传统手机摄像头的空间。因此,ZenFone Zoom最终的产品厚度还是达到了12mm左右,依旧与轻薄绝缘。

此外,由于ZenFone Zoom只有一颗摄像头,并采用了复杂的二次反射潜望式结构,虽然可以带来1X~3X的“光学线性变焦”能力(无论哪个焦段都是光学变焦),但其在1X正常拍摄下的成像质量却较为一般。
硬件模组庞大、综合拍照能力一般、成本和耗电量突出,这些都是ZenFone Zoom特色“二次反射潜望式镜头”的缺点。因此,这一方案自然无法成为主流,只能作为一段惋惜的历史供人回顾。
长焦镜头的局限性
对智能手机而言,“随手拍出好照片”才是刚需,而“变焦拍摄”只是锦上添花的卖点,光学线性变焦更是属于“伪刚需”。
这就好像玩单反的用户,变焦镜头远不如多个定焦镜头实际(图17)。在这个理念下,采用主摄(随手拍)+定焦镜头(变焦拍)的组合便成为了中高端新品的标配,前者只需满足25mm~28mm的日常黄金焦距拍摄,而后者能覆盖50mm、85mm、135mm等几个黄金焦距即可。

重温“变焦”的流程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智能手机的变焦拍照,我们还需重温一下焦距和变焦和关系。
所谓“焦距”,就是指手机镜头内从光学镜片中心到底片、CCD或CMOS等成像平面的距离。焦距数值越小,镜头的视角也就越大,同等距离内可以拍下更为广阔的空间;焦距数值越大,镜头视角越小,可将距离很远的被摄物体拉至画面中很近的位置(图18)。

以苹果iPhone为例,从iPhone 7 Plus到iPhone XS Max采用了28mm或26mm焦距的“主摄”,以及56mm焦距的“长焦镜头”。56mm÷28mm=2,所以iPhone家族的长焦镜头刚好可以实现2X的光学变焦。
采用28mm和56mm双定焦镜头的iPhone的拍照逻辑是,默认状态下以28mm镜头进行1X拍照,当切换至2X时则启动56mm镜头拍照。在1X~2X之间变焦时由28mm镜头负责,由于此时画面只有轻微的拉伸,借助算法可以实现接近无损变焦的效果,画面损失不大。当进行超过2X的变焦时,则会在56mm镜头的基础上进行数码变焦(表1)。

以华为Mate 20 Pro为例,这款三摄手机由16mm焦距的“超广角镜头”、27mm焦距的“主摄”,以及80mm焦距的“长焦镜头”组成(图19),由于80mm÷27mm=2.96≈3,所以它的长焦镜头就拥有了(近似)3X光学变焦的能力。作为对比,华为Mate 20的长焦镜头焦距只有52mm,所以它的光学变焦能力就只有2X的水准。

需要注意的是,华为Mate 20 Pro的主摄像素高达4000万,在特殊的算法加持下,这款产品同时还支持135mm等效焦距的5X混合变焦,以及270mm等效焦距的10X数码变焦,前者是利用三颗镜头协同作战达成,而后者就完全是数码变焦了,画质损失极大(表2)。由于有着超广角镜头的加持,所以Mate 20 Pro的整个变焦焦段覆盖了0.6X~10X的超大范围。

潜望式镜头再登台
早在2017年的MWC2017上,OPPO就曾带来过业界首款潜望式双摄像头(广角+长焦)的结构(图1),支持5倍无损变焦,只是受限于当时的传感器素质、光学结构和成像算法等技术难点,一直都停留在概念阶段。

如今,华为和OPPO几乎同时量产了潜望式镜头模块,并将其用在了旗下最新旗舰之作——P30 Pro和Reno(10倍变焦版,下同)身上,分别主打最高50倍数码变焦以及10倍的混合光学变焦能力。至此,Android手机的拍照能力即将迎来一次飞跃性的进步。
和ZenFone Zoom的差别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将华为P30 Pro和OPPO Reno的潜望式镜头视为ZenFone Zoom镜头的简化版,后者通过更复杂的二次反射和更多光学镜片以及位移马达等部件,获得了1X到3X之间自由光学变焦的能力,是一颗潜望式的“变焦镜头”。
没错,华为和OPPO搭配的其实只是一颗潜望式的“定焦镜头”,它们通过在光学镜头(Lens)、音圈马达(VCM)、红外滤光片(IRCF)、图像传感器(Sensor)的基础上,增加了额外的镜片和光线转向元件,并将它们横向设计(图2)(图3),从而实现了125mm(P30 Pro)和160mm(Reno)的焦距,较之Mate 20 Pro的80mm焦距的3X长焦镜头有了大幅提升。

华为P30 Pro的潜望式多摄模块设计

OPPO Reno的潜望式多摄模块设计
不要因为P30 Pro和Reno的潜望式镜头只支持定焦就小看它们哦,要知道P30 Pro的机身厚度仅有8.41mm,Reno也仅是9.3mm的身材而且镜头不凸出,它们都没有因更强的拍照性能而牺牲便携性和持握手感。
全新潜望结构是如何炼成的
华为P30 Pro和OPPO Reno的潜望式镜头结构大致相同,光线转向单元都包括棱镜外壳、棱镜、棱镜座、支承轴套、支承轴和支承卡座。其中,OPPO Reno的内部镜片采用了定制的D-Cut模组和非对称注塑成型工艺,犹如在圆形镜片上平行切割了两刀,在保证有效光学尺寸的同时降低了镜片厚度(图4),最终将整个长焦潜望模组的厚度缩减到了5.75mm,从而可以轻松塞进智能手机体内且不凸出。为了确保变焦拍摄时的稳定,两款手机都在主摄和潜望式镜头端集成了OIS光学防抖功能。

华为P30 Pro与OPPO Reno潜望式镜头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P30 Pro没有为了曲率而去切割镜片,镜片都还是圆形,所以在厚度上略有增加,而且焦段比Reno少了35mm(125mm VS 160mm)。从工艺的难度来看,OPPO Reno占有一定优势(图5)。

来自变焦定义的差异

简单来说,华为P30 Pro将4000万像素主摄像头的27mm焦距定义为1X,此时它2000万像素广角镜头的16mm焦距就等效为0.6X(16mm÷27mm≈0.6)变焦,而800万像素潜望式长焦镜头则恰好接近等效5X(125÷27mm=4.6≈5)的焦段(图6),因此P30 Pro才能在宣传中强调“支持5X光学变焦”这个卖点。至于其主打的10X混合变焦和50X数码变焦,则分别对应270mm和1350mm焦段。

华为在官网也强调5倍变焦为近似值
OPPO Reno此次将8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的16mm焦距定义为1X,而它的1300万像素潜望式长焦镜头则拥有160mm的焦距,基于超广角镜头的等效焦段恰好覆盖了从1X~10X的区间,在这个广泛的焦段中,都能通过镜头的光学能力提供影像信息(图7)。
但是,如果按照华为P30 Pro那般将主摄的27mm焦距定义为1X,OPPO Reno长焦镜头的光学变焦倍数就应该是等效6X(160mm÷27=5.9)。因此,OPPO才会将10X拍照模式称为“混合光学变焦”,而不是直接标成“10X光学变焦”。
来自变焦算法的差异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首先,无论华为P30 Pro还是OPPO Reno,它们的潜望式镜头只负责变焦模式,日常拍照的成像还是依靠更高品质的主摄像头。其次,在新一代SoC强大的处理能力,以及有着AI加持的场景识别和多帧堆栈等技术的帮助下,这两款手机在10X以内变焦的过程中并非仅靠(镜头)硬件完成,而是一整套软硬件的联合算法(图8)。

简单来说,华为P30 Pro和OPPO Reno都提供了两种变焦方式,其一是直接使用拇指在取景范围内进行缩放,其二是点击取景界面内的“1X”图标,P30 Pro可以在1X、5X、10X和广角模式之间一键切换,然后通过双指捏合屏幕进入最高50X的变焦模式;OPPO Reno可以在1X、2X、6X、10X和广角模式间一键切换,然后可以捏合屏幕进入最高20X的变焦模式.
据悉,华为P30 Pro在3X以内的变焦全部都是由主摄像头负责,属于“数码变焦”的过程,只是此时主摄可以通过超分辨率算法确保成像质量,实现“无损变焦”的效果;在进入3X拍照模式后,主摄和潜望式长焦镜头同时运行,属于“混合变焦”的过程,此时系统会合并这两颗镜头记录的图像数据,比如画面中心的最佳细节图像数据就来自长焦镜头;进入5X拍照模式后,主摄自动关闭,由潜望式长焦镜头独自完成此时的拍摄任务(图9),属于光学变焦;而P30 Pro主打的10X混合变焦,则是由3颗摄像头共同参与成像;至于从10X到50X之间就完全属于由长焦镜头独自进行的数码变焦了,没有三脚架支撑,很难拍摄出稳定的画面。

OPPO Reno在相机APP引入了“接棒式”的系统,让三颗摄像头像三名田径队员一样完成这场接力长跑(图10)。在1X和2X模式下由主摄负责(无损变焦);6X拍照模式由潜望式长焦镜头独自完成,属于光学变焦;10X变焦状态是主摄和长焦镜头共同作用,属于混合变焦;10X到20X之间的拍照也是通过长焦镜头进行的数码变焦。

和以往的手机相比,潜望式结构让镜头获得了更大的焦段,P30 Pro和Reno在125mm和160mm以下的焦段都是有镜头的光学能力打底,可以确保无损效果。这两款手机分别武装了IMX650(首创RYYB红黄黄蓝传感器)和IMX586传感器,都有着超大像素以及“大底”(传感器尺寸)的先天优势(图11),可以在混合变焦时提供足够多的画面细节信息用于裁剪和插帧,从而让它们的10X变焦不再是噱头,而是真正可以看清画面细节的拍照模式!

小结
虽然武装潜望式长焦镜头的P30 Pro和Reno比较昂贵,但它们却给智能手机影像的未来提供了一个极具前景的发展方向。虽然基于混合变焦的10X模式还无法和专业单反和长焦相机相比,但对普通用户而言却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用更小巧、更便宜(相对专业DC)的手机,就能享受单反相机“套装”70%的变焦乐趣(图12),这就足够了。